主計處最新經濟成長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測的3.28%大幅下修至1.56%,下調幅度高達1.72個百分點,是6年來最差的表現。根據主計處說法,外部需求不振是主要因素。但細究GDP組成結構,發現另有一個值得留意的警訊,就是陸客來台觀光人數,連續15季正成長後,今年第2季首次出現大逆轉,反向減少2.92%,使得整體來台旅客人次僅僅增加1.55%,同時也間接導致服務輸出增幅出現明顯回落,進而影響經濟表現。

陸客來台觀光人數出現負成長的可能因素眾多,有些人歸咎大陸近來經濟成長下滑,民眾財富效果縮水,因此減少出國旅遊行程,來台陸客跟著減少。但這樣的說法有些問題,因為對比香港情況,可以發現同期間赴港旅遊的陸客人數並未減少。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統計,今年上半年訪港陸客人次高達228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4.7%,即使僅計算第2季表現,也有1.4%的成長。顯然地,陸客來台觀光人數逆轉問題可能不是因為大陸經濟惡化,而是在於台灣本身。

近年來,台灣民粹意識高漲,逢中必反、仇中、去中國化意識抬頭,任何政策只要牽涉兩岸,就會被無限上綱至親共、賣台行為。從去年太陽花學運到今年反課綱微調,都是鮮明的例證。對大陸表現出來的極不友善態度,自然而然也就引起大陸民眾的反感。陸客來台觀光人數出現大逆轉,逢中必反的民粹意識絕對難辭其咎

自2008年7月開放陸客來台觀光,迄今已經屆滿7周年。陸客不僅為台灣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帶來龐大的消費及就業效果。根據觀光局統計,陸客來台人數從最早的每日平均300人次,到2014年底止,平均每日已突破1萬人次。這7年來,來台人次逐年成長,2008年僅有32.9萬人次,2014年已高達398.7萬人次,成長幅度超過10倍。而在經濟效益方面,單純計算團進團出的陸客創匯效益,粗估已為台灣帶來4745億元新台幣的觀光外匯收入,占GDP比重將近3個百分點。若再加計自由行部分,陸客為台灣帶來的外匯收益勢必更加驚人。

此外,為因應陸客來台觀光人數的大幅成長,台灣觀光旅遊相關產業也大舉投入資金,興建與改建新旅館。依據觀光局數據,自2008年下半年至2014年底,台灣總共新增766家新建旅館,投資金額為1691億元,若加計更新改建設備部分,則投資總金額將高達2000億元;預估到明年底,還有246家旅館將會陸續開業,投資金額高達1530億元。

陸客為台灣帶來的直接效益顯而易見,也確實幫助台灣的經濟成長。隨之衍生的間接效益,更不容小覷。大幅成長的陸客人數,徹底激發台灣觀光旅遊潛能,除成功聚焦國際觀光旅遊產業的目光外,也吸引國際連鎖旅館品牌加快進駐台灣。2008年市場上僅有8個國際連鎖旅館品牌,但到了2014年,數目已激增至19個,成長幅度高達138%。

國際知名品牌的進駐,有兩大好處,其一是可提高台灣國際能見度,另一就是誘發鯰魚效應。目前台灣旅館業的服務在同級別國家中雖已在平均水準之上,但對比以觀光旅遊聞名的國家或地區,服務水準仍有段落差。引進國際知名品牌將可激發國內同業的危機感,連帶提升整體的服務水準,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特別是在當前台灣經濟因出口衰退而大幅下滑之際,要透過內需提振經濟就得加快服務業的升級與轉型,在這過程中,服務水準的提升顯然是必備的。

主計處的數據某種程度上,已經證實陸客來台觀光人數會影響台灣經濟走勢。而觀察開放陸客來台這7年對台灣產生的直接與間接效益,也佐證這樣的看法,陸客經濟對台灣的影響不能輕忽。

長期來看,台灣經濟要重新找回成長動能,內與外,缺一不可。對內,服務業的升級轉型是重中之重。這一方面,觀光旅遊業的發展,做了良好示範。對外,大陸市場仍是關鍵所在大陸供應鏈自主化的對台灣衝擊效應正逐步擴大,但危機就是轉機,台灣反而應藉此找出自身供應鏈的特色,集中發展具有獨特性的高端技術,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兩岸優勢互補,就如同瑞士模式,成功找到自己的發展定位


資料來源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158993

arrow
arrow

    兩岸諮詢顧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